砝碼的等和級 砝碼的等和級的立法,也涉及科學、高效計量管理問題。到目前為止,OIML 的際建議中,只有R30 <量塊》-個際建議中明文規定,按最允許誤差評定準確度等級的“級",按實際測t值的修正值質量量值傳遞過程中,對砝碼行科學、高效計量管理的研究和建議所對應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準確度等級的“等"其它際建議的測量器具準確度等級在文字的字面規定上,只有“級"種字面形式。具體到質量上,在1994年以前的所有OIMLR1、R2、 R20、R25、 R47、R52六個際建議的砝碼全是“級"砝碼,不存在“等"砝碼。若全部采用“級"砝碼,則要求衡量過程中所用的天平的準確度高。由于購置天平的費用較高,般單位和顧客比較難于承擔。死搬硬套上述六個際建議,若將砝碼準確度等級在中行采用種“級",將造成若干單位傳遞質量量值困難,甚至無法傳遞,不利于內質量量值的準確、致、 可靠和統- -。 因而,不利于貫徹執行中計量法。我們認為這不是科學的計量管理。為了妥善解決這立法問題, 我們自1985年起提出了砝碼準確度等級劃分為“等"和“級"兩種管理方法的新建議草案。“等"和“級"的劃分原則,檢定傳遞過程中應掌握的關鍵點,與1991年家公布的JJF1027-1991相同。這技術方案,最后體現在中發布的JJG99-1990《砝碼》、JJF2053-1990《質量計量器具》中。正式文本對砝碼的“等"和“級"的規定,既與JJF1029-1991規定相同,也與JJF1059- 1999JJF1094-2002規定相同。為此在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組編的JJF1094-2002家統--宜貫教材《測量儀器特性評定指南》中,所介紹的中既按級又按等劃分的三種計量器具中,就有砝碼。該書指明:“砝碼分E、E、F1、F2、M1、M2、M11、M22級和等。"我們認為就實質上的“級"砝碼而言, OIML R111的“級"標準砝不能鄰級傳遞,為了顧客權益,不應混淆“等"和“級",應從管理方法上加以區分。
砝碼的等和級 盡管JJG99-1990有遺漏條文的,但JJG99-1990和JJF2053-1990合起來,*可以證實,中在質量立上,以際建議為基礎,前OIML明確規定了“等"和“級"。明顯有利于貫徹中計量法,有利于對砝碼行科學、高效計量管理。從而,確保了內質量值的準確、可靠、致和統。最終對顧客有利。
目前的R111在砝碼準確度等級的字面規定上,只有“級(class)"- -種字面形式;但在該際建議條文的具體操作和質量量值計算及其相應誤差傳遞計算上,也就是說,使用該砝碼作為標準砝碼檢定傳遞被檢砝碼時,實質上有“等"和“級"之分。其劃分和評定“等"和“級"的依據,與中的JJF1029-1991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JJF1059-1999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1094-2002 《測量儀器特性評定》中劃分和評定“等"和“級"的依據相同。實際上,從法理分析角度看,目前R111對砝碼準確度等級的“等"和“級"的劃分和評定正處在應步完善立法的過程之中,這和中的JIG99-1981《砝碼》家計量檢定規程的準確度等級,在字面上規定使用“等"字,而對四等及其以下砝碼實質上是規定“級"極為類似。在81砝碼規程中,使用等砝碼、 二等砝碼、三等砝碼作標準砝碼檢定被檢砝碼時,該標準砝碼必須使用實際質量值或其修正值行傳遞和計算質量;而用其對應的檢定精度(即今日的擴展不確定度)計算傳遞的不確定度。而當使用四等砝碼和五等砝碼時,比如用四等標準砝碼檢定傳遞五等被檢砝碼時,只允許使用其標稱值:在誤差傳遞計算方面,用其質量允差(即最允許誤差)計算傳遞的不確定度。可見,四等砝碼和五等砝碼,實質上就是中上述計量技術規范中所規定的“級"砝碼。之所以沒有使用“級"這- -術語,是因為當時中法規還沒有正式公布“等"和“級"這樣的術語。由于中自1991 年起,在計1 f通用技術規范例中,就明確使用時“等"和“級"的區分,所以自1991 年以后,依法定使用“等"和“級"是正確的。很難想象,- 個質量檢定員使用“等"砝碼做標準砝碼檢定被檢砝碼時,不會使用砝碼實際質量值或其修正值行計算、使用“級"砝碼做標準砝碼檢定被檢砝碼時,不會使用砝碼標稱值行計算。
如果個質量檢定員,連這點起碼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都不具備,從法理上看,這樣的人作業,無法確保其檢測結果是準確、可靠的。從依法管理角度看,這樣的檢定員不,應重新學習、重新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訓,后,才能持證上崗。



|